Thursday, July 28, 2011

民宿∙夢想∙家


幾年前在MPH被這本《民宿∙夢想∙家》吸引,停下來用了1個小時把它大略看了一遍。這是一本作者拜訪了100多家民宿後選了30家作者較感動的,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這些的民宿主人有許多放棄高薪,便利的都市生活移居山林海岸間用心經營起民宿。有些民宿是主人親手蓋的。每個民宿的背後都有感動人心的故事。這群民宿主人在經營民宿的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也有汗水辛苦的付出。他們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都一一令人動容。這也是我喜歡台灣的原因之一。

Photo: 迴音谷森林

台灣不乏充滿特色風格的民宿。之前上網搜尋花蓮和奮起湖民宿時,找到了迴音谷森林和緩∙慢(因莫拉克風災已暫停營業了)。看到這兩間民宿,心裡一陣發熱,高呼,這太棒了!綠茵環繞,落地窗,我夢想的家不就像這樣嗎!真希望有一天可以親身體驗這兩家的住宿及學習他們的生活態度。

Photo: 緩∙慢(奮起湖)
                                 

Friday, July 22, 2011

蓋自然的家屋


蓋自然的家屋不只以許多照片記錄了不同性質的綠建築建造過程,更分享了這些屋主居住與生活的智慧。這有別於其它的建築書籍,讓沒有建築底子的我,可以輕鬆地閱讀而又獲益不淺。這些屋主們大致上有一些共同點,生活儉樸,貼近自然,樂於勞作,不隨波逐,樂觀開朗,對生命充滿好奇心與熱情。他們當中不乏以自己的方式,去試驗推敲從中找出綠改造的解法,實踐自己對環境的一份心意。

作者阿羚,把書中的16個自然家屋歸類為有機材料的自然屋,活用回收材的再生住宅以及老屋綠改造。這些屋主們完完全全將愛地球的精神實行在他們的生活中。當中有許多自己種菜,做傢俱,舊料再生,透過觀察與順從自然,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這些屋主精彩豐富的故事和生活叫我深表敬佩和感動。印象特別深刻的有在台東建土​​團屋之簡姐的故事。簡姐的老家有一顆櫸木和一顆巨型大石頭。 2009年莫拉克風災發生時,就是這一顆櫸木和這顆大石保住了簡姐全家人的性命。簡姐說,「能抵擋大自然災難的,不是屋旁順著溪邊所建造的人工堤防,而是大樹與大石。能抵擋大自然災難的, 正是大自然!」

為了讓孩子接受完整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 綺文和吉仁從台北移民到宜蘭,並在有限的預算內,買下了一塊種有上百顆肉桂樹的地,並以10個友善的設計觀點蓋了一間房子。蓋房子前,他們移植了部分的肉桂樹,沒錯,是「移植」而不是「砍掉」。這真的讓我又一記當頭棒,原來蓋一間房子所需要挪出的土地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從蓋房子,運用樸們設計規劃土地(Permaculture), 孩子的教育到推動社區的公共事務如開讀書會,辦小農市集等在在說明了對於綺文和吉仁,「生活才是主角,不是房子」。

Monday, July 18, 2011

山豬∙飛鼠∙撒可努


劇情簡介:
在茂密的森林深處,一個年青人身穿著警察制服,駕駛一輛摩托車。這個年青人就是—亞榮隆‧撒可努,他的天職,是獵人。 撒可努自小就由父親教授獵人哲學。有次他們一起找尋有飛鼠藏身的樹窩,父親用網袋封住洞口,然後敲打樹幹想引飛鼠出來。但等了一會還是沒有動靜,父親於是讚嘆:「哇!這 隻飛鼠天天都有上課,可能國小有畢業,一般的飛鼠只要網袋一套住樹窩,就會笨笨的朝袋衝去,來個自投羅網,奇怪,這隻怎麼不飛出來?」撒可努好奇地問:飛 鼠真的有大學嗎?父親答:當然有,想成為一個出色的獵人,你要學的東西還多著呢!

撒可努長大後組織了一個小家庭,過著原住民安逸自在 的生活。有天,部落召開大會,原來政府計劃在他們舊部落的原址建一條高速公路。族人大表反對,因為這樣會破壞祖靈的安寧,而且他們每年都要上山祭祖,如果 不阻止政府建公路的話,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後果。最後族人推舉撒可努到台北跟政府官員見面商討,其他人會為撒可努向祖靈祈禱。

與現代都市格格不入的撒可努好不容易找到了公路局黎姓秘書,陳述族人的意見,但黎姓秘書終始未為接受,並堅持興建公路的必要性。撒可努眼見陳情無效,知道唯有增進黎姓秘書對自己部落與文化的認識,才能了解族人的處境,於是便邀請黎姓秘書親臨部落中作客。黎姓秘書勉強答應撒可努之請,來到台東作客,起初未能習慣部落生活,但隨著幾天的所見所聞,逐漸了解原住民文化的精神與內涵後,最終卻大為感動,不但改變了當初的想法,而且更自此加入了守護大自然的行列。

這是一部有趣並很有意思的電影。除了可一賞台東美麗的大自然景色, 還可以了解排灣族的生活和文化。原住民那融入大自然的生活智慧,真的很可貴。
獵人哲學:
-對森林會恐懼,是因為對森林的不夠了解。試著用自己的聽覺去看東西,把自己也當成是一頭動物,你就不會害怕,因為森林就會是你的地方了。
-獵人都不是天天打獵的。獵人要休息,山也要休息,動物才有機會可以休養,生息。
-用你的心走路​​,安靜下來,你會聽到看到很多東西。
-当猎人一定要有耐性,因为你不知道猎物什么时候出现,你要享受孤独,跟大自然融为一体。

Friday, July 15, 2011

The moneyless man


這是Mark Boyle敘述他在2008年11月29日至2009年11月28日一整年不用錢的生活。作者來自愛爾蘭,畢業於當地大學的經濟系。因在大學最後一個學期,讀到一本關於甘地的書,所以畢業後到英國經營有機食品業。6年在食品業的參與,讓作者看到傳統食品業對環境的影響,也讓他開始探討如何過對自然生態更友善的生活。一個傍晚,作者和好朋友聊起了一些世界課題:過度消費,環境的破壞,農業工廠,資源戰爭等,終於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金錢。

作者除了分享他一年不用錢的生活點滴,我覺得作者以第一章'為何不用錢'作為開始,透過一個簡單的比喻解說了由以物易物至金錢為主的經濟體系,了解到錢等同於債務。錢在現今的經濟體系中實屬虛擬,難怪倒債問題時有所聞。這一年的生活,作者除了自耕,採摘野生的食物,以火箭爐煮食,太陽能充電,也透過一些愛地球的組織,一些免付費的網站證明了不用錢的生活。

這幾年,歐美國家的生態村和社區逐年增加。這些社群自己蓋房子,種菜,過著自供自給的生活。在地球暖化,生態遭受破壞以及天然資源的短缺之下,他們回歸到工業革命前的生活方式,簡單純樸地與大自然和諧的共存。

Sunday, July 3, 2011

哪啊哪啊 ~ 神去村


哪啊哪啊 ~ 神去村應該是我接觸日本文學的第一本書。這本書有兩個吸引我的地方:
1. 宮崎駿的推薦
2. 這是和林業有關的生活紀事

書的簡介:
平野勇氣只想靠打工過他的下半輩子,在畢業典禮結束當天,在老媽及導師阿熊的聯手策劃下,硬是被送到了位於三重縣深山裡的「神去村」裡,展開了想都沒想過的伐木生活。勇氣跟著淳樸的神去村民生活,習慣著村民們「哪啊哪啊」的口音與生活態度。工作時與一群林業大漢共事,在艱辛的林業歷練洗禮下,從一開始的「什麼鬼林業」的態度、整天想著如何逃離這一天只有一班聯外電車的山村,轉而慢慢受到這些與大自然和平共處、樂天知命的村民感染,喜歡上了「神去村」。終於,他說出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句「哪啊哪啊」……

一看到主角平野勇氣在毫不知情下被送到一個像是與世隔絕的村落工作,就覺得很有趣。現在的教育,往往只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培養個人興趣。即使畢業了,許多時候都不曉得自己想要從事哪一類的工作。有時候想想,像平野勇氣這樣被丟在一個陌生,無路可退的工作環境,逼於無奈,從事了自己從來沒想過的工作,對不曉得自己真正興趣的人,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三浦小姐看著讀者群中的許多年輕人漫無人生目標,或硬逼自己努力追求職涯上的功成名就。她想透過這個故事幫助年輕人釐清工作價值是什麼,難道真的只要爬上高薪職位,人生就沒問題了嗎?三浦小姐認為,不管任何工作,能感覺到有價值的都只是一瞬間而已,大多數時候都是覺得「啊!好辛苦」、「不想幹了」。所以她讓主角平野勇氣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先做再說,雖然也會遭逢痛苦與艱辛,但後來能找到意義與價值感,而有了樂在工作的動力。

沒有親身種樹,很難體會到,十年甚至百年樹木的可貴。為了寫這個故事,作者大量閱讀資料,到林場調查。訪問了林務局的職員、林業經營學的教授,並回到祖父住過的村中,向還在從事林業的老爺爺們請益。故事舞台「神去村」是個虛構的村子,但就是以三浦小姐的祖父住過的「美杉村」為雛形。

透過平野勇氣在神去村一年從事林業工作的生活點滴,對這個行業多了一份了解和崇敬。這是一份既費力又高風險的工作。一個永續經營的林業,除了有規劃的砍伐,還需要植樹和細心養護樹苗。讓我們一起守護,保護可愛的樹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