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0, 2010

旅途中的萍水相逢


兩年多前的台灣背包旅行,至今還記憶猶深。回憶那次的旅行,想起了許多在旅途中相遇的人。雖然彼此沒有留下聯絡,也忘了他們的容貌,但短暫的相處,交流,編織成了珍貴的回憶。記得在台灣的第一個早餐是和同房裡的一位韓國女生一起在外享用的。背包旅行的一個好處就是在住宿時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旅人。在台北群賢樓住宿的期間,室友有來自瑞士,韓國,香港,台灣,泰國的。我也和泰國的室友同遊了中正紀念堂。

除此之外,每當問路時,許多時候也會遇到親切友善的當地人民。記得在淡水捷運站外向一位大姐請教到淡水老街的方向,親切友善的大姐因為順路,就與我同行,並為我介紹了老街的美食。從七星潭騎單車要回花蓮市區時,因為天色漸暗,到捷安特中心詢問另一個回市區的路線。在那裡遇到了也前來問路的台灣女生,隔天在太魯閣的水簾洞又遇到了她,真巧。在七星潭捷安特中心問路時,遇到的是一位來自花蓮師範大學大四的男生。剛好他也是騎單車並要回大學去了,所以我們就結伴騎到了大學入口,然後他再詳細指示了回市區的路線。真的很感激他給與的幫助。

在花蓮逗留的四天,住宿在雅斯朵A Hostel。主人Sylvia是一位跟我同齡,喜歡自助旅行,親切友善的女生。經Sylvia介紹,認識了住宿對面房的三位棧友並得以和他們同游太魯閣。除此之外也認識了兩位親切健談的室友,一位來自台南,一位是在台北工作。雙十的晚上,用完晚餐回到雅斯朵,遇到了一位隔天要參與鯉魚潭自行車活動的大哥。大哥的其他隊友因為堵車,還沒來到,所以我們便閒聊了起來。那幾天的花蓮行,真的很愉快。

在台灣搭乘大眾交通時,也遇到了幾位親切友善的市民,司機和查票員。前往花蓮時,在台北火車站遇到了一位熱情的阿姨,帶我找到了飲水機。之後在月台,遇到了一對年輕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原來他們有來過馬來西亞旅遊。在往花蓮的區間車上,遇到了一對帶著自行車的夫婦和一位健談的查票員。我在宜蘭下車,逗留一陣然後才繼續前往花蓮。那天傍晚,騎單車到七星潭,心想會不會遇到剛剛在區間車上遇到的夫婦,結果沒有碰上。搭乘從台中開往日月潭的南投客運時,遇到了一位親切健談的司機。日月潭環湖公車司機是一位頭髮灰白的伯伯。雖然沒有太多的交談,但是可以看到他工作盡責的一面。

感謝這些旅途中的萍水相逢,為這旅程寫下了愉快,美麗的一頁。景點許多時候還在,若干年後還可重遊,但旅途中遇見的人是要多大的緣分才會相逢。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搭車去柏林



剛看完了一部20集長的旅行紀錄片,《行者 - 搭車去柏林》。感覺自己也隨著谷岳,劉暢完成了這 3個月從北京到柏林的搭車之旅。從這紀錄片中,看到了許多之前未曾想要去的國家,也更明白了語言不是背包旅行的障礙。這搭車之旅在在的證明了當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幫助你

搭車旅行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雖然有時等了很多個小時才能搭到車,心情難免會沮喪,但是旅途中得到的幫助很快就能將這些不愉快拋到九霄雲外。在這紀錄片中,不但看到許多國家的美景,更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不計膚色,語言,宗教的交流和互助。一些地區物質缺乏,生活相對簡陋,但那裡的市民卻樂天知命,開心地過每一天的生活

在中國從事貨車師傅(司機)是一份時間長又消耗精神的工作。谷岳和劉暢在喀什搭車時,遇到了一位開朗的卡車師傅。他非常熱愛他的工作,覺得這樣駕著卡車送貨,雖然辛苦但是卻可以遊遍整個中國,那是許多人都沒機會做的事。


這一路的搭車記錄,讓我看到了吉爾吉斯斯坦熱情,好客牧民的生活;知道了烏茲別克斯坦鹹海乾涸原因是前蘇聯政府輸送湖水澆灌棉花樹使然。2009年中土耳其與中國緊張的關係,一度讓谷岳和劉暢以及他們的朋友擔憂著在土耳其搭車的狀況,但他們所碰到的土耳其人都非常好客,不但提供搭車,住宿,還做嚮導,有一位還招待他們住四星級的酒店。我想許多時候,政治因素之局限於一小部分偏激的人。

伊拉克,一個於人常年動彈不安的戰亂國家,使這個國家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谷岳一個人毅然決定在那待上一個星期,揭開那神秘面紗的真實一面。雖然一些地方有美兵們駐守著,但是伊拉克境內還是有安定,平靜的地區。在伊拉克酷熱的天氣裡,一位小女孩的一杯冰開水讓谷岳多了一份感動。


在旅途中的陌生的彼此不期而遇,真的是一種緣分。每一個友善的幫助都為旅途增添美好的回憶和感動,尤其是一個人旅程。搭車抵達保加利亞的夜晚,流螢夜店大媽熱情的招待和特意準備的晚餐,我想對於谷岳來說雖然有些尷尬,但感激之心更勝於一切。他在這國家也遇到了搭車的同好,一對搭車旅行的情侶,讓他有了住宿,還和他們一同到海邊遊玩,更深一層了解他們的生活態度。隨著搭車來到羅馬尼亞山區裡一個小山谷的孤兒院和出席恰巧碰到的當地婚禮為谷岳的搭車之旅帶來了溫暖和不一樣的意義。

我覺得旅行就應該像這樣,帶著一些冒險的精神,隨性的遊走,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而不是看了多少景點,吃了多少美食,買了多少東西。旅途中遇到的人不但為旅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很多時候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生活的態度。

Friday, December 3, 2010

藍色革命 The Blue Economy

這幾年從網絡上的環保科技到永續發展的文章報導,了解到環境保護不單只靠科技, 其實商業在環保這課題上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全球氣候變化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趨向綠色經濟的發展。在眾多有關綠色經濟的書籍中,我個人比較喜歡那些提倡永續發展,仿效自然生態概念的書籍。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The Blue Economy)裡的100個愛地球的商業創新說明了仿效生態系統如何讓商業永續發展,在愛護環境之餘也可帶來經濟成長。



我個人最喜歡當中一些仿效自然生態讓能源與養分串接的案例,就自然界裡沒有廢棄物那樣,一個流程產生的廢棄物成了另一個流程的養分。這些從大自然運用物理方式的模式(壓力,溫度,濕度等的微小變化)獲得靈感而創造出了不起的產品與流程真是拍案叫絕,值得成為許多企業學習的典範。西非桑海中心(Songhai Center)的除飢餓計劃透過灰水和污水的厭氧消化產生了可做為再生能源的甲烷。處理廢水過程的有機殘留可做為浮游動植物, 海底生物的飼料再把這些生物拿到水產養殖餵魚。桑海屠宰場的廢棄物讓蒼蠅得以繁殖大量的幼蛆,再把蛆用來做魚和鵪鶉的飼料,魚和鵪鶉蛋都是相當營養又有益糧食保障的資源。津巴布韋咖啡渣栽培出的菇類, 種植桑樹以改善土壤並生產堅固的蠶絲等許多成功案例讓我了解了有這麼多愛地球又能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契機。